孙炳文
孙炳文(1885~1927)革命烈士。字浚明,四川南溪县人。1908年考入北京京师大学堂文科预备班,后去保定高等学堂插班暂读,其间曾参加京津等地激进青年组织“铁血团”。1911年加入同盟会,被推举为京津同盟会文法部长,同时任《民国日报》总编辑。
辛亥革命后,重读北京大学。毕业后,常在报上撰文声讨袁世凯,后因“铁血团”事败。返川执教于叙届联中和遂宁师范。1917年,结识朱德,任朱部谘谋,遂成莫逆之交。1920年。任四川造币厂厂长。1921车返乡,创办平民夜校,传播革命思想。1922年与朱德同赴北京找陈独秀未遇,旋去上海会见孙中山,孙欲挽留问讨陈炯明,但二人受革命激进思想驱使,急欲找党。9月,孙、朱二人同赴柏林会见周恩来,经周介绍于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在德期间,刻苦攻读马恩著作,积极投身革命活动,曾往返柏林、中国,传达党的指示。
1925年8月奉党之命回国,任广州国民革命军上校秘书,兼任广东大学教授,“参与确定了有关黄埔军校政治部的原则,写出政治部工作方针和文件”。1926年3月,“中山舰事件”爆发,孙遭逮捕,旋经周恩来等营救获释。6月任总政治部秘书长,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上,孙任总政治部后方留守处主任,领导和组织筹备资金、器械、医药和补充战斗人员、训练骨干的工作。1927年4月,去武汉就任军事委员会总务兼军事厅长,途经上海,被国民党逮捕。秘密杀害于龙华。赵一曼
赵一曼是一位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。四川省宜宾县人。1905年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。“五四”时期接受进步思想,反抗封建礼教,谋求妇女解放,冲破封建地主家庭束缚,走上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。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。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同年11月,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。1927年9月,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。次年回国,在宜昌、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。
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。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、组织部长,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、铁北区委书记,领导工人进行-运动,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。她能文能武,机智过人。为了启发工人、妇女觉悟,她不时创作一些文艺作品在-上发表。1935年秋,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。11月间,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。她协助团长指挥作战,与敌激战竟日,连续打退敌军6次进攻。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。赵一曼果断地说:“你是团长,有责任将部队带出去,我来掩护!”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,身负重伤。后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,被日军发现,战斗中再度负伤,昏迷被俘。日军对她施以酷刑,用钢针刺伤口,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,逼其招供。她宁死不屈,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。1936年8月2日,在珠河被敌杀害。临刑前,她高唱《红旗歌》,高呼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!”“中国共产党万岁!”视死如归,从容就义。时年31岁。